威宁趾沟蛙

Pseudorana weiningensis   Liu,Hu et Yang
   

  94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依据贵州威宁(3雄、2雌及蝌蚪)标本。
成体:体型较小,雄蛙体长35mm,雌蛙体长40mm左右,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360。四川会理标本量度数据见表361。头扁平,头长略大于头宽,吻端钝尖,突出于下唇;吻比眼径长;吻棱明显,颊部略向外侧倾斜,颊面略有凹陷;鼻孔位于吻眼之间,眼间距大于鼻间距或上眼睑之宽;鼓膜圆形,其直径小于上眼睑宽;犁骨齿左、右侧略微斜置,相距较宽;舌后端缺刻深。
前肢适中,前臂及手长略超过体长之半;指端膨大略成球状,腹侧无沟;指较细长,第一、第四指几乎等长,第二指最短;关节下瘤明显,第二、第三指有指基下瘤;掌突3个。后肢细长,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鼻孔与吻端之间,左、右跟部明显重叠;胫长超过体长之半,约为胫宽的5倍;趾端吸盘小,腹侧有沟;第五趾略长于第三趾或等长,均超过或略超过第四趾的近端第二关节下瘤;趾间蹼较发达,第一、第二、第三趾外侧及第三趾内侧的蹼达趾端吸盘基部,第四趾蹼达远端第二关节处,蹼的凹陷处达远端第三关节;外侧蹠间蹼窄小;关节下瘤小而清晰;内蹠突窄长,外蹠突小而圆或不显;无跗褶。
皮肤较光滑体侧有分散小疣,背部后端细痣粒较多;背侧颞褶及背侧褶明显,侧褶间距在鼓膜处最宽约10mm,在背中部较窄约7mm;颌腺明显;有内、外跗褶;腹面除股后下方有扁平疣粒外,其余部位光滑。
生活时背面及体侧为橄榄棕色,有的在两上眼睑内侧有-斜向后中线的细斑纹,背部及体侧小疣粒部位深棕色;沿吻棱、上眼睑外侧、背侧褶及颞褶为金黄色纹;头侧颞部有-个很醒目的黑色三角形斑,在黑斑下面有-条浅色纹达肩部;四肢背面有棕色横纹,股、胫部各有3-5条,跗蹠部外侧亦有横纹。腹面灰白色,咽喉部、胸部有棕色细点,有的个体股腹面远端也有棕色斑点。液浸标本棕色或深棕色,头侧三角形斑及各部斑纹仍明显。
变异:四川会理标本与贵州威宁标本相比较,其体长较小,前臂及手长和后肢相对较长,其他特征无明显地区变异,但各地标本体色深浅和斑纹变异较大。
第二性征:雄蛙体较小,第一指有长椭圆形的灰色婚垫;胸部有-团密集的灰褐色刺团;无声囊;无雄性线。
蝌蚪:体型较小。生活时背面橄榄色,尾部色浅,尾鳍略透明;体尾散有细小灰点;腹面可透视内脏。液浸标本灰棕色,细点明显。蝌蚪发育到第36-38期时,跗足长为2.3-3.4mm,-般体长13.5mm,尾长22.4mm左右,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362和表363;吻端窄,眼在头背侧,眼间距为眼径的两倍;出水孔位于体左侧,无游离管;肛孔偏右侧;尾弱,尾鳍薄,尾末端钝圆。口小,两口角及下唇乳突-排,口角部副突少;检查30个蝌蚪的唇齿式:25个为I:3+3/1+1:IV;2个为I:4+4/1+1:IV,外侧第一排下唇齿较短而弱,其余3个标本下唇齿较为凌乱;角质颌适中。已具四肢的蝌蚪,全长32mm,体长12.9mm左右。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体长14.2-16.9mm,各部特征均与成体相同,股、胫部横纹5-6条,细而清晰。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外形与桑植趾沟蛙Pseudorana sangzhiensis相近;但威宁趾沟蛙趾间蹼缺刻深,第四趾蹼仅达远端关节下瘤;有跗褶。雄蛙无声囊。蝌蚪唇齿式为I:3+3/1+1:IV。

生物学

生物学资料 成体多栖息在海拔1700-2950m的溪流及河岸边枯树叶下或杂草丛中。所在环境-般植被较为稀少,在白天有的个体蹲于溪边石上或沙滩岸边。蝌蚪多生活在回水凼内烂叶下,或者在流溪边的石缝内或靠近岸边的泥沙上。在贵州威宁和四川越西、会理等地的威宁趾沟蛙常与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和无指盘臭蛙Odorrana (Odorrana) grahami生活在同-溪沟内。5-6月在各地采到大蝌蚪和变态期蝌蚪及新成蛙,但未发现卵群和蝌蚪。剖视采于5-6月的雌蛙,腹内卵很小,输卵管细。
据王延斌等《威宁趾沟蛙的繁殖生态》(2006)报道,贵州威宁李子沟的威宁趾沟蛙多生活在水质清澈,水底有大小石块和泥沙、水流较缓的流溪内及其附近。该蛙10月至翌年4月多在溪内及其附近活动,在当地气温、水温较低的2月份开始繁殖,即说明该蛙无冬眠现象。其繁殖期雌、雄蛙比为1:1.83(n=63),种群数量为1km长度可见到30只。该蛙的繁殖季节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(2月下旬为繁殖盛期),此期雄蛙胸部有-团密集的灰褐色刺团,可发出单音节鸣声,似“ji-ji.…”,叫声较低,雄蛙声音较细,而雌蛙声音较粗。交配时雄蛙的前肢抱握在雌蛙的腋胸部位,常有2雄争抱1雌的行为。卵群呈团状,黏附在石块下或石缝中的占66.7%,在水底泥沙上的占33.30%;卵团长宽厚为64.0mm×39.0mm×14.4nun(n=10);雌蛙的产卵量为312.5粒(141-389粒,n=10),怀卵量为345.7粒(n=10);卵粒动物极暗褐色,植物极浅黄褐色,其直径为2.0-2.5mm,连同卵胶膜直径4.0mm左右。野外观察该蛙幼体的发育生长情况,从卵产出至幼蛙体长25mm左右约需1年时间,达性成熟体长时约需要2年时间。

海拔范围

成体多栖息在海拔1700-2950m的溪流及河岸边枯树叶下或杂草丛中。

国内分布

四川(越西、昭觉、会理、渡口、盐边、米易)、云南(武定、安宁、永仁)、贵州(水域、威宁)。